当前位置:主页 > 问题解答 > 正文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2023-02-02 18:33作者:admin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今天0时0分,伴随清脆的啼哭声,黄先生夫妇的爱女“果果”出生了,体重3180克。作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第一位“牛娃”,“果果”收到了医院送上的“三件套”春节礼物:一张印有宝宝小脚印、写着导乐和接生助产士签名的宝宝纪念卡,一张印有一妇婴助产士花卉原创设计的剪纸风作品的新春贺卡和一个粉色的的小牛公仔。

在一妇婴东院产房,凌晨1时05分,第一位“牛娃”也来到这个世界。她也是一位妹妹,刚刚升级为新手爸爸的缪先生非常激动,连连称赞妻子杨女士很勇敢、了不起。他说,宝贝女儿的名字叫“汐语”,与今天的场景特别有呼应:“除夕夜我送夫人到医院待产,天上正好飘着小雨,加起来正好是一个‘汐’字。‘语’呢,就是祝福。希望我们这个‘牛宝宝’在新的一年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祝福。”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1:05出生的牛年宝宝和宝妈与医护人员一起合影

本以为和往年一样,沪上“牛娃”们会接力诞生,但或许因为“牛娃并不好当”,沪上几家妇产科医院的产房便纷纷陷入了“僵持”,产房外的准爸爸们也比往年有了大幅度减少。截至今晨8时,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别迎来了3位“牛娃”。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国妇婴的牛娃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国妇婴的牛娃

凌晨3时35分,一名漂亮的女宝在红房子医院杨浦院区产房诞生,妈妈小颖来自江西南昌,39岁,属于高龄产妇,这次迎接的是家里的二宝。丈夫说,因为大宝尚且年幼需要照顾,所以生产前小颖和丈夫商量由导乐全程陪产。从宫缩见红到宝宝顺利诞生,红房子助产团队贴心周到的服务也让小颖在分娩中倍感温暖。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红房子医院的牛娃

“除夕的白天很忙,生了十多个,晚上倒是不多。不过这也符合生孩子的特色,说发动就发动,急不来,也藏不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产房里,徐常恩主任医师说。他来到红房子医院20多年,经常轮到春节值班,前年、去年、今年的除夕,都是他值班。这位“老朋友”心态很好,穿着女儿为他画上图案的工作鞋,一直笑眯眯的。“医院的除夕,和往常其实没什么不同。作为产科医生,节日多半要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

今年30岁的小米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生下了她的宝宝,她和丈夫本身也是医务人员,原本以为会迎来牛宝宝,然而在小年夜,怀孕不到36周的小米胎膜早破,一个2540g的男宝踩着鼠年的尾巴来到了她身边。新生命的到来总是令人喜悦的,母婴平安始终是产房里每个人的愿望。“虽然没有成为跨年的第一个宝宝,但是只要平安健康,比什么都好。”小米的丈夫说。

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许多医务人员选择今年不回老家过年。45岁的张阿姨老家在江苏淮安,她2017年来到红房子医院,平日里的工作是负责照顾待产室里孕妇的生活需要。这次,处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张阿姨选择留在了上海,“我心里特别挂念家里的老人,希望疫情结束的时候能回家看看他们。”

95后助产士小陈来自浙江,从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除夕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今年又是一个“原年人”。“刚好排班轮到,春节在岗习惯了。”说到和同事们一起享用的年夜饭,小陈有些激动:“我们团队有7个助产士,大家都会从家里带好吃的菜过来,医院也会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饭。”

昨晚11时,院长徐丛剑如约拎着一大袋红牛来到了杨浦产房。“小店都被我买空啦!”这是他每年的保留节目,已经坚持多年。之前,他已经在黄浦院区陪着大家吃了简单的年夜饭。

每年除夕,在新生命的啼哭中迎接新的一年,已经成为了产房里最温暖的坚守。受到疫情、生育意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分娩数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望着略显冷清的走廊,徐丛剑不免有些担忧。“生育率下降,未来出生人口一定会更少。”

近年来,身为院长的徐丛剑特别关注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他说,从妇产科学和生理角度考虑,23-28岁年龄是生育的最佳时期。许多育龄期妇女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人为推迟了生育年龄。很多人觉得30多岁结婚不晚,38岁生孩子也不算什么。但每代人生育年龄都推后五年八年,不仅带来整个社会的人口老龄化,也大大增加了不孕不育症的发生几率。徐丛剑说,婚育夫妻要尽早安排生育计划,转变“晚婚晚育”观念,在最佳生育年龄进行孕育不仅能够提高生育质量,还能够让孩子在最佳环境下成长。

金海岸工作室

大年初一,牛娃报到

作者|左妍

作者|徐程医院提供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